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,亚洲成年片在线,色色一区二区三区,免费国偷自产拍精品视频

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文化 > 舊聞解密
投稿

茅盾南通女婿蕭逸血灑太原戰(zhàn)場

2018-07-16 23:11:00 來源:嘉興檔案史志 作者: 陶建明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   一代文學巨匠茅盾有一位南通女婿蕭逸,他是戰(zhàn)地記者且多才多藝,甚得茅盾夫婦喜愛;當北京解放,蕭逸首次在北京和茅盾相見并希望留下來從事文化創(chuàng)作時,茅盾希望他參加完解放戰(zhàn)爭,這樣才能寫出好作品。誰知,翁婿首次見面就成了訣別,蕭逸犧牲在解放太原戰(zhàn)役的前線。

     沈霞和蕭逸合影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兄弟倆投奔紅都延安
 
    蕭逸原名徐德純,南通縣竹行鎮(zhèn)人,生于1915年。高小畢業(yè),經(jīng)友人介紹到上海樂器廠當學徒。他體格健壯,愛好體育,會制作口琴和鋼琴。哥哥徐德勛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工人,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。 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他們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。1937年抗戰(zhàn)全面爆發(fā)后,上海淪陷。同年,蕭逸兄弟倆經(jīng)過長途跋涉,來到紅都延安。次年,蕭逸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    1938年4月,組織上安排蕭逸在魯迅藝術學院第一期學習。蕭逸魯藝畢業(yè)后,組織上安排他擔任周揚的秘書。
 
          1940年沈霞在延安
 
    1940年5月,茅盾全家人逃脫新疆軍閥盛世才的控制來到延安。茅盾被安排到魯藝工作,茅盾的女兒沈霞進延安中國女子大學。10月10日,茅盾起程離開延安,攜妻去重慶,將兒女留在延安。
    1941年9月,延安女子大學與其他幾個學校一起合并到延安大學,沈霞因在新疆打下了扎實的俄語基礎,很自然就轉入延安大學俄語系高級班學習。而此時,蕭逸因工作需要,組織上安排他去延安大學專修俄語。蕭逸和沈霞成了同班同學。
    蕭逸的到來引起了沈霞的注意。他們彼此吸引,很快就陷入熱戀。
 
   茅盾夫婦
 
   不久,延安整風開始了,蕭逸被列入調查對象,一對戀人經(jīng)歷了一年審干運動的考驗,蕭逸的政治審查終于通過。蕭逸調到延安文協(xié)搞創(chuàng)作,后又調到華北書店。沈霞則被組織調派到俄文學校繼續(xù)深造俄語。經(jīng)過整風洗禮的蕭逸更加渴望得到愛情,于是他向沈霞提出結婚。沈霞向她嬸嬸張琴秋(延安女大教育長) 征求意見,張琴秋說只要政治結論沒問題,那么結婚也好,雙方都安心些,沈霞接受了這個意見。
    1945年春節(jié)假期,24歲的沈霞和30歲的蕭逸舉行了婚禮。茅盾夫婦也很高興,雖然還未見過女婿,但他們相信女兒的選擇,“很滿意有這樣一個女婿”。 
 
  太原戰(zhàn)役 資料圖
 
    就在五年的延安學習生活也即將結束之時,沈霞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懷孕了,如果在這個時候生兒育女一定會耽誤革命工作的。沈霞最后不顧蕭逸和嬸嬸張琴秋的反對,走上了手術臺。然而,令人萬萬想不到的事情卻發(fā)生了,這樣一個普通的手術,竟然由于當事醫(yī)生消毒不嚴,導致感染,讓沈霞年輕的生命畫上了句號,時間定格為1945年8月20日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北京和茅盾首次相見
 
    8月21日,蕭逸強忍悲痛親自將沈霞的靈柩送到俄文學校,開完追悼會后將妻子沈霞安葬在學校后面的山頂上。
    9月19日,蕭逸整理好妻子沈霞的遺物,離開了延安,他放棄了文藝創(chuàng)作,走上了新聞工作道路,擔任了新華社晉察冀前線野戰(zhàn)分社記者。
    蕭逸隨華北野戰(zhàn)軍轉戰(zhàn)南北,參加過保(定)南、正太、清風店、石家莊、平津等戰(zhàn)役,一直隨軍深入連隊,和戰(zhàn)士們生活、戰(zhàn)斗在一起,冒著槍林彈雨火線采訪,寫出了16篇戰(zhàn)地通訊。他還寫了新聞評論《揭穿中央社的牛皮》一文,用淶水戰(zhàn)役中國民黨政府軍新編三十二師被殲、師長被擊斃、軍長自殺等確鑿事實,揭露了國民黨中央社吹噓打了勝仗的謊言。
     1949年初平津解放之后,身為華北野戰(zhàn)軍第二十六兵團前線記者的蕭逸隨著進城大軍到了北京城里,而茅盾也受共產(chǎn)黨中央之邀,與很多國統(tǒng)區(qū)的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一起,取道海路,輾轉到了北京。幾天后,蕭逸來看望茅盾夫婦。這是女婿和岳父母第一次見面。
 
蕭逸戎裝照
 
     蕭逸向岳父表示,希望從此留在北京,跟著岳父學習寫作,好好寫一些反映人民戰(zhàn)爭的小說。茅盾對女婿的才華是非常欣賞。便鼓勵他說:“你最好能參加完解放戰(zhàn)爭的全過程……作品會寫得更有價值。”
    蕭逸聽從茅盾的教誨,來到太原解放戰(zhàn)役前線后,調到新華社第十九兵團分社工作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血灑太原前沿陣地 
 
    1949年4月24日,我人民解放軍發(fā)動總攻一舉解放了太原。正當我軍掃除外圍據(jù)點,
緊張地進行攻城戰(zhàn)斗準備的時候,蕭逸4月14日趕到攻打閻錫山軍隊重點防守的雙塔寺?lián)c的我軍前沿陣地。
    蕭逸所采訪的第十九兵團六十三軍的一個連隊,對著閻軍劉效曾部隊的前沿陣地。敵我雙方的陣地相距只有100米。我軍指戰(zhàn)員們除了短兵相接地狙擊敵人的瘋狂反撲外,還向對方開展政治攻勢。蕭逸進入一個我軍剛攻占的閻軍碉堡,看到戰(zhàn)士們正通過碉堡的射擊孔對敵人喊話:“平津解放了,你們還能守住太原嗎?閻軍士兵們,投降、起義現(xiàn)在是你們的出路。”這時,蕭逸把喇叭筒從戰(zhàn)士手里接過來,在向敵軍喊話時,不料一顆罪惡的冷槍子彈,突然從碉堡的槍眼里飛進來,蕭逸頭部中彈,鮮血淋漓,不幸壯烈犧牲,時年34歲。
    當時任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獲悉蕭逸不幸犧牲的消息,親自趕到二十兵團,囑咐分管領導一定要把蕭逸的遺體安葬好。蕭逸的戰(zhàn)友們根據(jù)胡耀邦的指示,把蕭逸安葬在太原城郭雙塔寺旁。
    新華社第十九兵團分社負責人張帆,在蕭逸犧牲的第二天,寫了一封信連同蕭逸的遺物、照片和長篇小說草稿,一起寄給茅盾。茅盾收信后,夫妻倆大哭了一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責任編輯: 孫麗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(wǎng)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(wǎng)所有。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(wǎng)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(lián)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(wǎng)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10402000660號